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

1974年左右,上海市卫生局提出要建立内科心血管分科,中山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瑞金医院是首批试点医院,在董承琅和陶寿淇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上海地区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1977年底,筹备举办“上海市内科心血管年会”,核心成员主要是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陶清、龚兰生、颜和昌、郑道声、陈思聪等专家,他们分别来自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市卫生局和第二军医大学等四大系统。1979年4月14日,上海市医学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心血管病专科分会,推选董承琅教授为第一届主任委员,以后历届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一职由四大系统推举代表轮流担任,其他委员协助专科分会开展各项工作。专科分会从成立之初氛围就相当融洽,新一代继承了老一辈追求事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当今上海市心血管病的医疗、科研水平不仅在国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主要学术会议及科普活动

1982年10月,与《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人工心脏起搏专题学术会议。1983年3月、1986年10月,先后两次召开心血管年会。90年代初,由龚兰生教授牵头,连续承办了两届“中法心血管病交流大会”。1990年12月,与日本心脏病学会联合举办了“第六届中日心血管病学术讨论会”。1993年4月,召开“全国心血管病实验诊断学术会议”。1998年5月,召开“华东地区第七次心血管会议”。1998年9月,召开“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2000年11月,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02年10月,召开“国际心脏多普勒学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

从2006年开始,经时任主任委员葛均波教授倡议,心血管病专科分会每年举办东方心血管病学会议,简称“东方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心血管学术年会之一。同年,葛教授倡议每年9月29日定为“心脏病日”,在医学会组织领导下,开展全民科普及义诊活动,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医学成就

50年代,仁济医院团队率先开展左右心导管检查,协助胸外科最早在国内开展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和先心病治疗的心脏直视手术。

70年代,郑道声教授与复旦大学的电子工程师联合研制国产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开始做体外的永久起搏器。1976年和1988年,戚文航教授分别在国内最早报导了“尖端扭转型室速” 和触发活动性心律失常“极短联律间距多形室速”,并成功救治该类患者。2005年,在《Int J Cardio》发表了亚太地区最大规模心房颤动调查报告(10150例)。80年代初,张国元及吴玉祥教授在全国最早开始涉足起搏电生理领域。1987年,蔡迺绳教授成功实施一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直流电消融术,这是我国首例将起搏标测定位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应用于直流电射频消融术。

80年初至90年代末,张国元教授最早开展心肌损伤酶学标记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心梗的早期诊断、心梗面积的预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973年4月23日,陈灏珠教授在国内首先成功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开启了我国现代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的先河,2006年被中华医学会授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终身成就奖”。 1994年,陈万春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1995年,葛均波教授进行了国内首例冠脉内钙化斑块病变高速旋磨手术。1999年,中山医院建立了华东地区第一条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救治“绿色通道”,先后被评为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葛均波教授在世界首次应用逆向导引钢丝技术,并通过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向全球手术转播演示该技术,同年创办了CTO俱乐部,使我国的CTO介入治疗水平与地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2年8月,胸科医院成为我国首家通过美国胸痛协会认证的胸痛中心,并在中华医学会组织下开启了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

何奔教授团队创新建立了一种心肌微血管循环再灌注的实时定量评估新方法,在国际上命名为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frame count (TMPFC),作为评估心肌灌注的新指标目前已作为临床终点应用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EARLY-MYO、SISTEMI、STREAM II等),被纳入《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专家共识》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溶栓后早期PCI的随机临床研究结果(EARLY-MYO)被入选ESC的Late breaking Trial,并被写入《中国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9月,周达新教授完成国内首例瓣周漏封堵术。2010年10月,葛均波教授完成我国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并建立TAVR技术体系以及制定《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5月,完成我国首例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Mitral Clip);2013年5月,开展了国际首例经皮自膨胀肺动脉瓣植入术,在国际上建立经皮自膨胀肺动脉瓣植入技术体系并制定《经皮肺动脉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

2010年,中山医院起搏团队完成国内首例左室双部位起搏,优化了CRT的治疗效果。2012年,完成国内首例穿刺房间隔行左室心内膜起搏器植入术。

2015年11月,葛均波教授成功实施一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肾交感神经冷冻消融术,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肾交感神经冷冻消融专用导管系统应用于临床。

1958年,董承琅教授被美国心脏病学会吸纳为第一位中国籍会员,因此成为最早跻身于国际的中国知名心血管专家之一。1991年3月,年逾九十的董老当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荣誉院士,并授予“中国心脏病学之父”(Chinese Paul Dudley White) 的光荣称号。1991年,朱洪生、黄定九教授被评选为美国心脏病学会理事会会员。1997 年,陈灏珠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葛均波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陈义汉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学会荣誉

荣获上海市医学会2003年~2016年度优秀专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