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肝病研究的地区,其历史可追溯到50年代,江绍基、吴孟超、汤钊猷、姚光弼教授等老一辈专家,长期活跃在肝病临床诊治和研究的第一线。1960年,由江绍基、姚光弼、巫协宁、杨永彰、潘瑞彭教授主编出版的中国消化和肝病界第一部专著——《临床肝脏病学》,可以说是开创我国肝脏病领域的标志。
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地区在肝病的临床和基础、内科和外科、中医和西医的结合上都有着出色成就。上海3位著名的肝病学家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江绍基院士、吴孟超院士和汤钊猷院士。
在姚光弼教授积极推动和精心组织下,1993年7月15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个肝病分会——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汤钊猷院士任首任主任委员。
一、主要学术活动及科普活动
分会成立至今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上百项,涉及肝病的所有领域,主办或协办大型国际性学术活动30余项。有一定影响力的包括: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21世纪的肝病学—第四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暨第二届程思远肝炎研究基金国际学术会议、第1~3届沪港国际肝病会议、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会议、第三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第1~3届中美肝脏疾病转化医学暨药物性肝损伤国际论坛、上海国际肝病高峰论坛和第26届亚太肝病年会等。其中,2017年分会协办的第26届亚太肝病年会,参会人员超过5000人,国际专家数百人,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亚太肝病年会,取得了很大的国际影响。
分会成立至今组织举办或承担的较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包括:全国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研讨会、第二届全国肝癌诊疗进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脂肪性肝病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儿科肝病会议、全国肝脏移植临床病理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第1~3届海峡两岸肝病论坛、第1~3届全国药物性肝损伤学术会议等。主办的东方系列品牌会议包括:2011年起每2年举办的第1~4届东方消化病大会和 2014年起每2年举办的第1~2届东方感染病与肝病论坛。
分会每年均积极申报并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内容涉及感染性肝病和非感染性肝病等各领域,并出版相应的刊物,为国内和地方的专科学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2009~2010年度、2010~2011年度,陈成伟教授负责组织中国国际继续教育大会(CCME)肝病学科年度进展报告“蓝皮书”的撰写,分会的多位专家参与撰写。
分会每年在“318爱肝日”和“728肝炎日”组织大型现场义诊、科普讲座等科普活动。此外,分会的专家每年通过科普文章撰写、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平台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将肝病的知识传递给公众。
二、医学成就
分会专家在肝病领域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上的重大医学成就包括:汤钊猷教授等“小肝癌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吴孟超教授等“肝脏疾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刘平教授等“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吴孟超院士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汤钊猷院士获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汤钊猷院士等“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王吉耀教授等“肝纤维化细胞分子机制与治疗策略”获2008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曾民德教授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及临床干预”获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曾民德教授等“肝纤维化显型表达与非创伤性诊断和临床干预”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吴孟超院士等“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姚光弼教授为恢复中华消化学会在亚洲和国际学会中的地位,促进中国肝病与国际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肝脏病学和临床免疫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是把规范化药物临床试验带入中国消化和肝病领域的第一人。曾民德教授创建了我国脂肪性肝病学组,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部《非酒精性肝病诊治指南》和《酒精性肝病诊治指南》。陈成伟教授创建了我国药物性肝病学组,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部《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三、学会荣誉
荣获上海市医学会2007年度、2012年度、2015年度优秀专科委员会,以及2003年度、2010年~2011年度表扬专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