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随着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期重要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逐渐引起医学界关注。1984年春,已有少数医院和研究所开展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同年10月,上海地区首次举行骨质疏松专题研讨会。1990年10月,在广州参加骨质疏松研讨会的上海学者商讨成立上海地区的骨质疏松学术组织。1992年3月,上海的30余位学者在交流上海社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和相关调研结果时,提出成立相应的学术组织有助于促进和推动学术发展。1993年8月24日,来自全市14家医院和一个研究机构的医师和学者率先组成上海骨质疏松协作组,时任组长为朱汉民教授,王洪复教授和陈家伦教授担任副组长,中心小组成员共23人。上海骨质疏松协作组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研讨专题均属当时前沿发展的热点问题。1997年6月24日,在上海市医学会的支持下,骨质疏松专科分会正式成立,第一届委员会顾问为陈家伦教授,主任委员为朱汉民教授。
一、主要学术活动及科普活动
自分会成立后,学术活动有了更大发展。首先确立了两年一届的学术年会。首届上海市骨质疏松学术年会于1999年10月举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自2005年起,每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季论坛,已经成为专委会经典学术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地区学术合作和发展,在专委会的倡导和组织下,于2005年4月举办第一届南方骨质疏松年度论坛,南方11个省的骨质疏松专业学术团体联合开展学术交流,论坛主席由各省骨质疏松专委会轮流担任,迄今已成功举办11届。此外,专委会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首届中-日骨质疏松论坛于2001年10月举办,以后每2~3年举办1次,已连续10届,每次论坛中日双方均有国际著名专家与会。
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自2000年起,学会每年均组织全体委员举办全市范围的大型义诊和科普讲座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16次。为扭转目前骨质疏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的现状,普及骨质疏松防治知识,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科分会促进了上海骨质疏松和其他骨矿盐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繁荣,一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具有相当高的临床研究水平。2016年,专科分会成立了区县协作组和青年委员会,将热爱骨质疏松事业的社区医生和青年才俊都团结在大家庭里,为提高上海骨质疏松的学术地位,构建上海特色的骨质疏松防治网络共同努力。
二、医学成就
在上海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科研处和专委会全体委员的大力支持下,自2011年开始探索骨质疏松防治网络建设,并进行每年两期“社区骨质疏松专病医师培训”,将三级医院骨质疏松专科或专病门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通过五年的摸索,至2016年参与网络建设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20家,相关课题已在卫计委立项,上海特色的骨质疏松防治新体系初具规模。
章振林主任委员主持的“骨质疏松和单基因骨病遗传机制及临床应用”获得201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学会荣誉
荣获上海市医学会2006年~2007年度、2010年~2014年度、2016年度优秀专科委员会,以及2008年度表扬专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