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还十分落后,但随着工农业生产机械化,尤其是南方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手外伤病患亟待专业的医疗救治。在这样的背景下,继中国手外科事业奠基人-王澍寰教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手外科后,1960年,杨东岳教授在上海华山医院也创立了手外科专业,推动了上海手外科事业的发展。虽然学科年轻,但发展迅速,临床治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础研究亦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1996年,上海市医学会正式成立手外科专科分会,标志着上海手外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科技创新突出,对上海乃至全国的手外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顾玉东院士担任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仲嘉、黄硕麟、陶景淳教授担任顾问,周礼荣、王炜、陈德松、张少成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2005年,顾玉东院士任期届满,徐建光教授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手外伤后的功能重建、游离组织移植及其成活率提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贡献突出,接任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分会的第三、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年以后,基于劳杰教授在周围神经与卡压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成绩显著,在周围神经再生与机理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等业绩,担任第五届主任委员。2016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在复杂肢体创伤、拇指及指缺损的显微修复及功能重建、手部先天性畸形矫正、特别是肘关节僵硬的基础研究及手术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担任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主要学术活动
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分会成立后的20年间,在上海市医学会的领导下,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5月,承办了第九届全国手外科年会;与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专科委员会、修复重建专科委员会一起承办每年一次的“三会联合会议”,并同时组织中青年优秀论文大奖赛;为进一步拓展腕关节领域的新技术开展,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腕关节镜最新进展与培训”6次;多次组队参加在土耳其、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泰国等国家与香港地区召开的国际手外科、显微外科国际会议,并积极发言,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手与手指缺失的再造、先天性畸形的治疗、皮瓣移植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同道的高度评价。长期以来,分会注重学术合作与交流,与Mayo clinic、路易斯维尔手外科中心、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接纳来自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的5名医生短期进修,接受手外科、显微外科知识的训练,提高了我国在本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016年9月,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分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年会在上海市召开。会议以“教育,人文,规范”为主旨,针对目前骨科医师的教育培训和文化传承及手外科领域热点问题,邀请来自美国、中国及香港地区医学界知名手外科专家,以名家讲坛、外宾演讲、专家论坛及专题讨论等多种交流形式,传承老前辈们宝贵的从医经验,并围绕手外科领域的新动态、新理念、新技术进行了探讨。会议不但提升了我国手外科医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还拓展了手外科医师视野,提高职业素养,对我国手外科事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医学成就
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海手外科已逐渐发展为中国手外科学领域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学者、临床工作者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引进并独立开发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推动我国手外科事业的进步,继续领先世界起着巨大作用。
1961年,杨东岳教授在华山医院建立完整的手外伤清创制度,使手部创伤伤口感染率降至2.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63年,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院士等报告了世界首例前臂完全离断再植的临床经验,树立了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66年,杨东岳教授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开展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开创了世界再造外科的历史。1970年,顾玉东教授首创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其良好的疗效受到国内外的瞩目。1973年,杨东岳教授成功开展世界第三例、国内第一例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术,开创了创面修复的新纪元。1981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仲嘉教授首创了“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于1985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美国Digest杂志誉为“中国手”。他还先后研究成功“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和“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术”的新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华山医院徐建光教授在顾玉东院士发明的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的基础上,为臂丛神经单纯上干损伤的治疗提出了同侧颈7神经移位新术式。1996年,华山医院手外科徐文东教授成功开展胸腔镜下全长膈神经切取术,用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该项成果于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学会荣誉
荣获上海市医学会2004年度优秀专科委员会,以及2007年度、2010年度、2012年~2013年度表扬专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