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自尹,男,1928年3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
沈自尹院士系统研究中医肾阳虚证的现代科学基础,发现肾阳虚证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是继发于垂体和下丘脑功能低下,同时观察到肾阳虚患者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甲状腺轴存在功能低下或紊乱,观察到下丘脑是补肾阳药物发挥疗效的关键位点,在国际上首次显示中医证候有其客观的科学基础。基于上述发现,他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提高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下降相关病证的疗效。他带领的课题组采用了中医补肾序贯疗法,累计治疗5000余例儿重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撤除成功率达到90%以上。他的课题组采用补肾法防治支气管哮喘季节性发作,对1008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研究,结果表明加用补肾药的中西医结合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补肾的疗效与其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沈自尹院士先后提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等著名观点,他的这些中西医结合理论和研究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生发展。
沈自尹院士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肾的研究》《肾的研究续集》《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等著作,其中《肾的研究》已在日本两次翻译出版。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共计23项。
资料来源:《上海医学发展系列奖》奖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