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颖,男,1967年 8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
毛颖教授完成脑外科手术近万例,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是当前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杰出中青年代表。他多年来始终站立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前沿,特别在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科学研究方面涉猎广泛、造诣颇深。在脑血管病方面,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攻关计划和上海市科委医学重大项目,规范化中国脑动脉瘤的诊疗流程,创新血流重建技术,将难治性动脉瘤变为可治甚至治愈,最大程度降低了脑动脉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脑肿瘤方面,独创“安全区入路”和“幕上下联合锁孔入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岩斜脑膜瘤,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盟高度评价,并广泛推广应用;在国内率先开展脑胶质瘤计算机导航精准定位技术,大大降低了术后的致残率;发现胶质瘤干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实施临床免疫治疗,显著地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在上海地区最早开展脑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提出中国人群脑胶质瘤分子分型,并获得国际认可。在脑科学方面,他领衔的团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以脑疾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利用多模态监测和评估技术,首次证实中国人汉语语言区,深入阐述了昏迷患者微意识状态,构建意识复苏的预测模型,被国际评论称为极具实际应用价值。
毛颖教授是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第二及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他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十佳医生”;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资料来源:《上海医学发展系列奖》奖册